職業院校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淄博市技師學院 焦潔 255000
摘要:我國職業院校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即人才培養品質與社會市場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傳統的職業教育沿襲了普通教育中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出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專案式課程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通過結合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教育內涵,培養目標人才,增強學生自身競爭力與院校教育吸引力的創新模式與手段,亦是職業院校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因此,教師應積極推進落實職業院校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改革,使機械製圖課程適應教學改革與社會需求,優化教學過程與品質,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工作內容“零距離”接軌。本文對職業院校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改革展開研究。
關鍵字:職業院校;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
引言:職業院校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強化教育內涵、提升教學品質的根本方法,是打造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的著力點。在機械製圖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採取嶄新的專案式教學模式,以專案為載體,使學生在有目標的行動化學習中汲取知識,變革傳統教師強硬灌輸式的教學,學生被動懵懂的接受,使教學本位、知識本位得到轉變,教師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樹立綜合能力課程觀,重構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通過“做中學”的教學理論依據,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銜接,促使學生手腦並用,切實提高職業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以適應職業院校對於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市場的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提供長久動力支持。
一、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的定義
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旨在將課程內容中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案式劃分,通過採用具體化、直觀化、具備典型的專案模型建立起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依據專案式教學的要求,重構課程內容,編排課題講義及課件。通過應用專案式教學模式,將準備好的專案式的教具模型、教學課件,有針對性的進行新知的講解,從而初步形成專案式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理論講解與教學演示,配以課堂討論形式的加持,舉辦多樣的實踐活動等等,強化學生對機械製圖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達到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資訊化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動態化的演示模型、實物,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實物,在通過教師的示範和操作,為學生明確製圖的生成過程,注重教學活動是雙邊性的活動,應以“互動式”、“做中學”等教學原則,將學生置身於教學活動全過程,促使學生在合作、互動的探究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內化,;提高發現問題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強化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隨著普通學校的招生率縮減,職業院校的生源較廣,由於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了學習基礎與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信心與自覺性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水準,但是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心理因素也偏向於新鮮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師採取創新型的專案式教學模式必然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職業院校主要培養目標是應用型技術人才,引用專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學好機械製圖課程,為其他課程與專業技能奠定基礎,強化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從而拉近職業院校課堂教學培養能力與社會化生產分工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差距,更好的提供技術熟練的人才。第三,在機械製圖課程中應用專案式教學,能夠將傳統的機械繪圖與畫法幾何的兩門課程進行融合,使課程教學更具系統性、整體性,優化教學環節,應用現代化的資訊教學手段,展示新的模型實物,強化實踐活動情景與作業練習,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後,學生具有形象的思維,適宜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進行學習,純粹的理論知識亦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與學習需求。
二、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重構課程內容
職業院校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場所,教師應用專案式教學模式,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重構課程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工作任務相銜接,為學生明晰兩者之間的關係,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任務意識,通過任務驅動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機械中輸送潤滑油的齒輪油泵,齒輪油泵的結構由齒輪、齒輪軸、泵體、左端蓋和右端蓋等典型零件和墊圈、壓蓋、鍵、銷、螺母、螺釘等一般零件共同組成。在測繪齒輪油泵的工作中,需要進行零件草圖的繪製,通過這些零件草圖,學生可以拼畫部件裝備圖。這些專案任務的完成,需要學生具備製圖基本知識和技能,並能夠通過機械圖樣的基本表示法加以展示。教師可以將整個專案分解為典型零件的測繪和一般零件的測繪兩個專案,並結合學生的能力,將專案分解成若干個任務,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圖形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將實際教學中的案例,以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呈現,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便於學生可以清晰理解工程圖樣,尋找到典型零件的表達方式。還可以利用課程實踐讀圖訓練,如識讀臺虎鉗的裝配圖和各組成零部件的零件圖,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水準。其次,教師利用繪圖軟體輔助教學,強調具體操作流程,賦予機械製圖課程新的生命力,提高教學效率。
(二)以典型產品為載體,優化教學活動
職業院校是為企業提供綜合性技術人才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改變傳統單純的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灌輸式教學法,以典型產品專案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工作體驗,在該專案的完成過程中汲取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培養其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強化學生自身擁有終身學習理念。例如,在開展測繪傳動齒輪軸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專案工作前的準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軸類零件的結構特點、常用表達方法、加工方法及其作用。在完成準備工作後,展開課堂討論環節,並組織學生繪製齒輪軸草圖,在班級進行展示,教師以積極的語言進行合理的點評,學生根據教師的意見修改草圖,最後教師給予一定的評分。
1.重視培養學生徒手繪圖的能力
隨著現代化資訊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利用電腦繪製二維工程圖和三維造型是工程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機械製圖能夠為日後的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機械製圖教學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徒手繪圖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瞭解草圖設計的表達意圖,通過起擬草圖的過程,幫助學生迅速捕捉設計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徒手繪製草圖是工程設計人員現場交流的重要方式,學生必須具備徒手繪圖能力,以便於日後更好的完成工作內容。因此,教師應加大對學生徒手繪圖的輔導力度以及考核權重。
2.注重培養學生的圖樣表達能力
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大都會選擇機械設備的設計、製造和開發的工作。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識讀機械圖樣,訓練學生的圖樣畫法,培養電腦輔助繪圖能力,以較強的讀圖能力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
(三)以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學生的能力是通過實踐活動訓練而成的,教師可以通過典型專案,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同時,教學要在實踐活動中,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課程的伊始階段,讓學生瞭解課程的具體專案、工作任務及考核方式,同時在單元教學中,應為學生明確專案任務的準備工作,在課堂討論中教師的學生的知識與課程要求的知識進行歸納講解,突出知識的重難點,為學生提供分析問題的方法,做到授人以漁。佈置任務,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通過資訊設備進行網上查閱或閱讀教材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任務。最後,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學習與工作態度,強調工作過程及效率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並對自己已完成的專案進行檢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奠定夯實的專業基礎。
結語:課程專案式是現代創新型教學模式,賦予了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新的生命力,通過專案任務驅動,典型案例示範,實踐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提升綜合應用能力,強化理論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掌握,提高職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與企業工作崗位相契合。教師應積極完善課程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質,拉近校企之間的距離,促進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的同時,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旭東. 基於中職機械製圖課程“專案導向式”教學模式探討[J]. 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7):131-132.
[2]張興麗,孟兆新. 基於CDIO模式機械製圖課程科研專案式教學的實踐[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5):69-70.
[3]敖培雲. 專案式教學在《機械製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改革[J]. 同行,2016,(09):281.
[4]歐敏. 基於示範性建設的《機械製圖》教學模式的探索[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11-12.
[5]徐芳,程琛. 多情景融合的專案引導式機械製圖教學改革創新與實踐[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09):72-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