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設“小崗位”,打造勞動教育學習堡壘——以興安盟技師學院典型實踐課為例
蘭鵬富 王瑤
興安盟技師學院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137400
摘要:本文聚焦於技工學校班級勞動教育的引導式教學,強調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與傳統勞動教學模式不同,班級主題勞動教育旨在通過深度互動和溝通,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關注勞動活動對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作用,通過系統設計班級勞動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班主任在此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旨在為技工學校的教育模式創新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字:勞動教育;引導式教學;典型實踐;技工院校;學生素質
【學習導引】
1632年,著名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率先提出了班級授課制的系統理論。借鑒這一先驅思想,我們決定在技工學校勞動課程中以主題教育的形式來構建授課制體系。從我國教育結構來看,班級是教育的核心基石,它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現代文化素養和學習能力的搖籃。在校園班級勞動教育的研究中,我們以互動式體驗為引領的班級“勞動教育”模式下的班級教育為案例作為切入,著重瞭解技工學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創新方法,重點圍繞新時期技術人才培養,聚焦世界技能大賽,力求在班級主題教育陣地開展中掌握更多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方法。
通過這樣的努力,期望能夠優化班級管理,豐富校園的勞動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學生的勞動素質,使他們能夠在全面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
【學時建議】 1學時
【學習內容】
技工學校中的“勞動教育”不僅是校園內教育互動的關鍵環節,還是班級管理和技術人才培育的重要基石。為何在班級主題教育中納入勞動教育活動呢?這主要基於當前學校的整體發展趨勢和學生在勞動素質方面的實際情況。當前,不少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因過度溺愛而缺乏勞動品德和勞動精神的全面培養,難以深刻體驗勞動中的美好與堅韌。這正是我們推動校園勞動主題教育的初衷。本案例特別關注興安盟技師學院的勞動教育實施情況,通過深入探討教師如何在“技藝勞育”中堅守陣地,進而分析勞動教育在該校所取得的成效。
【學習目標】
本節內容的學習目標是:
1.能深刻理解興安盟技師學院勞動教育開展的重要價值;
2.能瞭解興安盟技師學院勞動教育開展的創新舉措;
3.能說出新安盟技師學院勞動教育小崗位設定的優勢與效果;
4.能結合興安盟技師學院勞動教育7s管理模式養成良好習慣。
【學習導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本節的知識、技能與素養串聯起來
【學習知識】
興安盟技師學院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2022年12月,興安盟技師學院教師蘭富鵬榮獲年度世界技能大賽特別突出貢獻個人,此獎項為技能賽事領域全國最高榮譽,共有197名中國優秀教師獲此殊榮,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榮譽,蘭富鵬老師獲獎為興安盟技工學校領域建設發展提供了動力保障,真正以勞動教育培育能工巧匠,通過巧設小崗位打造新時代優秀能工巧匠。
一、巧思,構建技工學校勞動教育陣地
為了深入貫徹“技藝勞育”理念,興安盟技師學院致力於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發展緊密結合,確保培養出具備優秀技藝的技術人才,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學院精心構建了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以日常勞動活動和生產勞動為核心,確保每週至少有一課時的勞動教育,並特別注重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專題教育,每學年不少於16學時。此外,學院還巧妙地將學生管理與勞動時間相結合,利用實訓實習課程作為勞動教育的載體,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學院設立了集體勞動周,根據專業和年級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校園內的勞動“小崗位”,如衛生保潔、綠化美化等,同時有計畫地組織學生參與校外勞動實踐,如企業實習等。此外,學院鼓勵學生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通過技能參與勞動,促進專業交流,培養職業規範與經驗,並將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相結合,激發學生內在的勞動動力。
為了營造家校共育的氛圍,學院積極與家長溝通,通過班級公約等形式,鼓勵家長成為孩子家庭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共同推動學生勞動習慣的培養。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學院合理安排勞動作業,明確家庭勞動內容,並與家長保持交流回饋,表彰積極參與家庭勞動的學生。
學院還積極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營造“勞動光榮”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各類勞動實踐主題活動,如班會、勞模報告會等,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同時,學院將學生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為學生的升學、評優、畢業提供重要參考。
二、巧設,技工學校勞動教育階梯
深入剖析技工學校“勞動教育”的實施現狀,發現其組織形式多樣,內容涵蓋班級管理、學習回饋、學生成長、互動反思等多個方面。在調研過程中,許多技工學校的班主任傾向於在班會課上採取集中處理事務的方式,這種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主導,而學生則處於較為被動的執行者角色。
當前,“勞動教育”在班級融入的過程中,班主任的集中管理和教育佔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執行,缺乏真正的參與和討論。這種長期的單向教育模式可能使學生產生壓迫感和逆反心理,進而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
更為關鍵的是,一些班主任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缺乏與學生及其家長的有效溝通,導致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效果難以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進一步削弱了家校聯動的效果。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對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造成了阻礙。
鑒於此問題,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當前技工學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改進措施,為未來的班級勞動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教育中來,實現真正的互動式教育。
(一)分析技工學校“勞動教育”現狀
技工學校“勞動教育”的推行與實施,本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然而,其開展形式卻常常受到校方和班主任的較大影響。在某些學校中,由於課業繁重和應試壓力,勞動教育的時間往往被擠壓,導致以勞動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時間變得非常有限,甚至難以形成有效的規模和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勞動教育的籌備工作往往顯得倉促,班會中學生的發言和表態機會也相應減少,投入的精力與熱情自然大打折扣。這種“走過場”式的勞動教育,無法真正滿足學生在班會中交流心得、抒發情感、互相學習的需求,使得勞動教育形同虛設,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
針對目前技工學校“勞動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分析,發現班會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班主任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上,對勞動教育的關注度和投入不足。這導致他們經常會佔用週四勞動日的時間進行試卷講解或其他課程內容的補充,使得勞動教育的時間被大幅壓縮。此外,在班會主題的選擇上,班主任也往往缺乏足夠的創新和思考,使得班會內容單調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參與。
2. 勞動主題的創新力不夠,缺乏吸引力。
目前,一些技工學校的勞動活動仍然以大掃除等傳統形式為主,內容單一、缺乏新意。這種缺乏創新的勞動主題,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同時,過於俗套的班會主題也無法真正切中要害,講解具體的知識內容,使得學生在班會中難以獲得實質性的收穫。
(二)探究創新“勞動教育”的具體做法
“勞動教育”作為班級主題教育的核心,不再採用一種非固定範本和“滿貫式”教學的模式,而是採用“牽引式”教學方法,旨在深化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和體驗。該方法旨在通過兩個主要步驟,促進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中逐步領悟勞動教育的深層含義,並加強學生間、師生間以及家校間的溝通。
1. 模式選擇與寓意深化。
強調層次化教學,根據三個不同年級段學生的吸收理解能力,設計螺旋式上升的勞動教育課程。這些課程具有相同的連接點,通過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勞動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從小故事中領悟大道理,進而改變不良習慣。在實施前,教師需要深入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確保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相契合。此外,我們還將篩選合適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並召開主題會議,明確以班級為單位的勞動活動目標,確保教師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和監督者能夠融入其中。
對於低年級學生,我們將以小型勞動為載體,重點關注個人衛生和為家長服務兩個方面。通過班級動員大會,強調個人衛生的重要性,並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家長溝通,鼓勵學生在家中參與家務勞動。對於中年級學生,我們將以節日為契機,如植樹節和五一勞動節,開展以班級小組為單位的勞動活動,並通過班級動員大會進行知識講解和動員。對於高年級學生,我們將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勞動教育:班級陣地、校園陣地和校外陣地。在班級陣地中,我們將進行校園內的勞動分組和定期大掃除;在校園陣地中,我們將組建校園志願者團隊,參與學校內外的志願活動;在校外陣地中,學生將自主報名參加社區志願活動,形成校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鏈條。
2.學會引導,老生“常談”。
在技工學校中,學生的思維方式確實展現出高度的多樣性,每位學生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因此,如何巧妙地利用這些特點,使學生在班級主題教育中獲得實質性的收穫,便成為了教師的一大挑戰。這也正是“班級主題教育”中的關鍵要素——引導式教學。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班級主題教育的引導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感悟。它超越了書本知識的範疇,鼓勵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探索,與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儘管這種溝通方式看似尋常,但如何在這種“尋常”中創造出新的火花,就需要教師具備巧妙的引導技巧。
利用勞動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並進而影響其周圍的人,是班級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制定一個清晰的總體思路,並採用推進式活動縱深的方法來系統設計班級勞動活動。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各個年段的班級,還能讓學生在參與勞動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凸顯了班主任在班級主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思考】
通過本節(學習活動)的知識學習與技能鍛煉,在實際工作中可開展:
興安盟技師學院相信每一位學生“人人皆是才,人人能成才”。讓學生“人人有事幹”,班級“事事有人幹”。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於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成了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管道。首先儘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實踐證明,無論搞什麼活動,如果不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要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因此,在校園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就是要每月進行一次總結,評比,最佳小隊進行物質、精神的獎勵,真正為推動學生發展擎畫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