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一體化模式下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以《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為例
尹平 雲浮技師學院
廣東省雲浮市 527300
摘要:在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下,針對工科實操類課程性質探索出了一套“六環五融四多”的課程思政創新模式:遵循“明晰方向、確立目標、挖掘素材、重構內容、落實落地、評價回饋”六環節建設思路,基於“德崗課賽證”五融合重構課程內容,以“多管道融入、多形式落實、多步驟昇華、多維度評價”四多促進課程思政落實落地。多年實踐證明,該模式達到了思政賦能學生、思政增色課程、思政助力教學、思政改進評價的效果,實現了人社部《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指導思想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是工科實踐類課程思政的一種創新的有效模式,值得推廣。
關鍵字: 工學一體化模式 課程思政 明晰方向、確立目標、挖掘素材、重構內容、落實落地、評價回饋
引言:
2019年7月,廣東省人社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和促進我省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意見》,提出技工院校思政課程建設意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2022年3月,人社部印發《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的通知,大力推進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促進教學品質提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1]。
基於以上背景,筆者以人社部工學一體化改革第一批試點專業汽車維修專業的核心專業技能課程《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為例對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從課程建設模式、實施實踐方式、效果評價機制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經過三年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麵從整體模式、實施實踐、評價回饋、取得效果四方面進行說明。
一、整體模式
本案例在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框架下,對標汽車修理工國家職業標準,基於課程性質設計出了一套創新模式。從明晰建設流程、設計整體模式、具體建設步驟三步說明:
一)明晰課程建設流程
建設流程:明晰方向→確立目標→挖掘素材→重構內容→落實落地→評價回饋,六環節建設流程。
二)設計整體建設模式
採用“六環五融四多”建設總體模式:遵循“明晰方向、確立目標、挖掘素材、重構內容、落實落地、評價回饋”六環節建設思路,“德崗課賽證”五融合重構課程內容,“多管道融入、多形式落實、多步驟昇華、多維度評價”四多促進思政落地。如圖1所示:
圖1“六環五融四多”模式
三) 具體建設步驟
1.明晰方向
對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秉承“發展專業能力同時促進核心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發展”工學一體化模式下課程目標,從家國情懷、職業道德、個人素養三個層面進行課程思政建設。
2.確立目標
思政目標確立要基於行業企業需求和學生思想實際,再結合課程特點。
鑒於此,前期要對產業企業和學生思想狀況進行針對性調查,以期找准行業和學生兩方面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具體到本案例,對汽車行業企業和學生思想的調查分析發現存在如下問題:1)汽車產業痛點:“晶片荒”,制約產業發展。2)維修行業痛點:不規範經營“小問題大維修”宰客欺客,影響行業發展。3)學生方面痛點:存在不願吃苦,不踏實,學技能熱情不足等問題。
再結合課程特點:《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屬於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需要嚴謹的思維邏輯,側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技能操作。
根據調查結果再結合課程特點,從學生視角以問題導向,確立思政目標:技能報國家國情懷,誠信公正職業操守,嚴謹細緻工匠精神。
3.挖掘素材
從聚焦社會熱點、著眼學生關注點、解決行業痛點出發,明白學生需要什麼,結合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解決學生需求出發來挖掘課程思政素材,實現學生“需求側”和素材“供給側”的協同聯動。注重課程思政素材挖掘的時效性和動態性,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4.重構課程
“德、崗、課、賽、證”五融合重構課程內容。
德: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家國使命做動力,職業操守提能力,工匠精神促實訓” 思政服務課程為原則;
崗:在工學一體化模式指引下,以對接職業標準的真實工作崗位為情境;
課:課程融入真實任務“做中學”為引領,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教學主線;
賽:引入技能競賽標準,組織競賽活動,達到“以賽促學”;
證: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以取得職業技能資格等級助推學習。
5.落實落地
基於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特徵:“學生身份職業化、學習目標工作化、學習內容實踐化、學習過程行動化、學業評價過程化”[2],通過“四多”落地實施: 1)多管道融入:除主課堂外,利用第二課堂、競賽活動、校外基地、社會調查、企業專家講座等多管道融入。2)多形式落實:通過課堂討論、技能競賽、小發明小製作、志願服務、線上媒體等多種形式落地。3)多步驟昇華:通過“認知素材、察覺連接、啟動自我、關聯行動、情感評價、內化昇華”六步進行反復迴圈,內生驅動力,達到螺旋提升。遵循“認知、動情、共鳴、行為、內化”的價值觀塑造規律,達到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融合。4)多維度評價:從課程本身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關係、教學品質情況、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多維度的評價。
6.評價回饋
基於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從學生、教學、課程三個視角建設評價回饋機制。如圖2:
圖2: 總體評價機制
二、設施實踐
教學實踐從課程整體宏觀和課堂教學微觀兩個層面進行:
一)課程整體宏觀層面:依據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做頂層設計
1.基於“思政賦能學生、思政增色課程”挖掘素材
依據三大思政目標,基於“思人、思物、思哲理、思擔當”的思政途徑融入課程思政改革,梳理匯總各單元思政元素。
2.基於“點線網”三維推進模式形成有機教學整體
把單個的思政素材案例“點”基於職業和個人層面思政目標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串成一條主線,再以主線為價值鏈拓展開形成國家層面目標“技能報國”為核心統領全課程的思政網。以“網”為綱領實現思政與課程聚為一體,實現立德樹人與職業能力培養協同並進,形成“點線網”三維推進新模式。
3.基於“內生動力、螺旋提質”成長邏輯融入課程
以每個模組重點內容為核心,按照“認知、動情、共鳴、行為、內化”五個成長邏輯過程設計素材、案例,通過課前學習、課堂研討、講演辯論等多種方式完成“認知、動情、共鳴”三步,再結合工學一體化模式技能實訓設計相關實踐活動,完成“行為、內化”二個過程。每個課程模組都基於這五步啟動學生內生動力,課程所有模組反復迴圈,螺旋提升達成思政目標。
二)課堂教學微觀層面:以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教學
採用專業教學和思政育人“雙主線”合二為一、齊頭並進進行教學活動:
1.專業教學:
基於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情境,職業能力為目標,工作任務為引領,通過行動導向教學“資訊、計畫、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學生主動學習,掌握職業技能,構建知識體系。
2.思政育人:
採用“認知素材、察覺連接、啟動自我、關聯行動、態度評價、內化昇華”六步實施,與行動導向教學的六步協同推進,深度融入教學。
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行動導向教學的行動既包括動作行動,又包括心智行動。思政育人的分步融入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在每個環節對自己的認知、決策和實踐等行動進行反思,用心智行動改變認知、情感和態度進而改進外顯的動作行動,讓學生動手和動腦活動交互進行,職業能力與思想情感同步培養,達到立德樹人為根本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綜合發展目的。
三、評價回饋
有客觀的效果評價才能回饋完善課程思政建設,而思想層面的改變缺乏量化指標評價。課程思政效果評價是重點也是難點,本案例有一套創新評價方法,下麵從機制建設和具體操作兩方面說明:
一)機制建設
在工學一體化模式下,從探析學生基於專業的思政素養發展狀態、軌跡及存在問題(課程思政之“學生”),洞察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施、效果等情況及存在問題(課程思政之“教學”),揭示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與自身及其他相關課程的關聯性與承接性情況存在的問題(課程思政之“課程”),重點解決評價組織模式、標準構建、資訊獲取三方面問題,形成學生視角、教學視角、課程視角的課程評價機制。
二)具體操作
1.學生視角:
基於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確定目的→細化維度→收集資訊→形成等級→分析結果→回饋指導”六步為思路,以給學生勝任感、成就感和快樂體驗為指導,建立了多維度實施評價、多管道收集資訊、多層次分析結果、多角度回饋改進的動態機制。
實施以上動態評價機制的重點在於評價資訊的收集,基於職業能力目標和思政目標多管道收集原始資訊,設計多種可呈現可考證的方法。如圖3:
圖3 具體評價方法
2.教學視角和課程視角複合評價:具體如圖4:
圖4 教學與課程評價
四、取得的效果
本課程案例從2020年9月開始建設,經過3年的實踐,取得了好的實踐成果,獲得了好的榮譽:
一)實踐成果
1.立德樹人:學生技能報國情懷加強,職業認同感提升
對實踐教學的19秋汽修1-3班學生基於評價機制進行多元測評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表明,學生在個人層面學習態度、職業層面道德觀、家國層面使命擔當都得到加強。
2.技能成才:專業教學品質提升,職業素養提高
從教學測評中的期末測試、各種競賽獲獎人次等數據回饋出專業技能、職業素養都明顯提高。
3.師資力量:培養教師成長
對標部頒《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百千萬工程”,以“名師+團隊”,“師帶徒”形式,採用“傳幫帶”、“做中學”模式,提高了一批年輕教師的工學一體化教學能力和課程思政能力。
二)獲得的榮譽
1.2022年廣東省技工院校課程思政開發與建設案例評選:獲一等獎
2.提煉形成的論文獲得2023年 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廣東技工》專題徵稿暨優秀論文評比 一等獎
3.2021年9月獲得雲浮技師學院校級課題立項,2023年5月優秀結題
結語:
本案例在工學一體化模式下,基於工科實踐類課程內容邏輯嚴密、重視技能操作的特點,抽象出課程涵蓋的思維方法、科學精神、行為規範、道德價值觀,經過設計整體模式→落地設施實踐→進行評價回饋三大步,通過符合認知規律的路徑將其融入專業教學,達到了思政賦能學生、思政增色課程、思政助力教學、思政改進評價的效果:
1. 思政賦能學生: 基於針對學生和行業調查發現的問題結合工科課程特色,突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確定思政目標:“家國使命做動力,職業操守提能力,工匠精神促實訓”使學生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進行統一,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並在學習過程中內化能力。
2. 思政增色課程:“德崗課賽證”五融合重構課程內容,以德為綱,把單個思政素材和獨立課程模組的“點”,基於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串成一條主“線”,再以主線為價值鏈拓展開形成“技能報國”課程“網”,以“點→線→網”實現思政與課程集為一體。
3. 思政助力教學:以“素材→連接→覺察→關聯→踐行→昇華”思政邏輯配合“任務→計畫→決策→實施→檢查→評價”行動導向教學六步驟。思政的融入促進學生反思每個步驟,用心智改變認知和情感,進而改進行為,實現職業能力與思想情感同步培養。
4. 思政改進評價:建立從課程本身教學目標,以及對其他橫向和縱向間課程的教學促進作用對人才培養所起到的審視視角評價,形成了多元評價機制,拓展了評價方法,利於過程性評價。
實踐證明,該模式實現了人社部《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指導思想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是工科實踐類課程思政的一種創新有效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人社部印發《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2年3月
[2]趙志群 如何認識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J]. 當代職業教育 202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