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資訊時代下技工教育的發展
廣州新華學院 李浩然
[摘要]在我國資訊時代,技工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對技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技工教育在資訊時代的發展現狀,探討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包括課程設置滯後、師資力量不足和實訓條件不完善等。為應對這些挑戰,提出了加強資訊技術與技工教育的融合、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師資訊素養及完善實訓設施等對策。本文旨在為技工教育適應資訊化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字]資訊時代;技工教育;發展現狀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我國資訊時代的發展,技工教育可以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實訓條件、強化政策支援以及推廣資訊化教育,技工教育必將迎來更加明亮的前景,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推動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隨著我國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產業將逐漸轉型。技工教育的發展目的是通過培養具備資訊技術應用能力的技工人才,助力產業結構優化和技術創新,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資訊時代與技工人才的素質和技能層層相扣。技工教育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工作環境中高效工作。
二、技工教育發展背景
2.1湖北省現有技工教育資源與體系
截至目前,湖北省共有正常開展學制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技工院校119所,其中,普通技校91所、高級技校12所、技師學院16所;開展全日制招生學校97所,共開設15個專業大類的171個專業,覆蓋超過50%的專業目錄,形成了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技工學校梯次發展、有序銜接的較為完善的技工教育體系和多層次、多形式、多學科的辦學體系。2023年,湖北省共招收學生4.8萬人,近3年招生規模穩中有升,湖北省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數達到12.8萬人。
三、資訊時代下技工教育面臨的問題
3.1教育觀念的滯後
即使資訊技術的發展為技工教育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部分教師和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認知和應用能力有所欠缺,資訊教育觀念相對滯後。教師和學生的資訊素養普遍偏低,不能夠將資訊技術與教學層面相結合。許多教師對資訊技術的教學模式和應用不夠熟練,學生則缺乏資訊技術應用的基本技能,難以適應資訊化教學的要求。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難以適應資訊時代的要求,約束了技工教育的發展。
3.2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資訊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的匱乏問題,但由於經濟、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技工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和技工院校之間仍存在較大差異。部分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技工學校在資訊化建設和資源配置方面仍存在較大不足。導致資訊資源無法和新型教學模式無法同步。
3.3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資訊時代對技工教育教師的要求更高,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又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資訊技術。但目前,技工教育領域高水準師資力量仍然短缺,教師的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師資培訓體系亟需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較為單一,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式,教師更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重視。首先,技工院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不夠聯動,一些課程內容未能同步更新,脫離實際崗位工作內容需求,無法説明學生掌握崗位所需的實踐技能。理論課程比重過大,未能形成知識傳授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較弱。其次,技工院校的教師普遍採用比較傳統的講授法,缺乏一定的案例分析、專案驅動、情景模擬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沒有形成優質的教學資源。再者,教師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忽視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應用能力培養缺失。
四、資訊時代下技工教育的發展策略
4.1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資訊素養
要想實現技工教育的現代化發展,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師生的資訊素養。通過媒體宣傳和社會活動,提升資訊技工教育的社會認知度。展示優秀資訊技工的成功案例,樹立積極榜樣,改變傳統對技工教育的偏見。信息技術與技工教育相結合,從而提升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和學生的資訊技術應用水準,形成良好的資訊化教育氛圍。
4.2 加強資訊化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加大對技工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投入,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立高效的教育資源分享平臺。在學校和社區內普及高速寬頻網路,確保每個教室、辦公室和公共學習區域都有穩定的互聯網連接。通過互聯網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縮小區域間和校際間的教育資源差距,提升教育公平性。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共用資源平臺、提升教師資訊素養、促進產教融合、加強資源配置公平性和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可以有效提升資訊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和品質的提升。
4.3 完善師資培訓體系,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加強技工教育教師的資訊技術培訓,建立完善的師資培訓體系。設立專業的師資培訓基地,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資源。邀請教育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擔任培訓講師,提供高品質的培訓服務。通過定期培訓、校企合作、國際交流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資訊技術應用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和技術創新,提高教學水準。
4.4 推動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品質
積極推動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內或企業內建立實訓基地,配備先進的設備和設施,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專案。學生在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和專案開發,積累實踐經驗,通過合作協定、聯合培養、共建實驗室等形式,建立學校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關係。企業參與制定教學計畫和課程設置,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學校則為企業輸送高素質人才。提高學生一定實踐能力及就業競爭力,為企業培養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技工人才。
4.5 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充分利用資訊技術現有手段,利用技工教育創新的教學模式,更替傳統的技工教育模式。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利用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利用大資料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績,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資源,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提升教學效果。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平臺,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果。
五、結語
資訊時代為技工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首先,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對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技工教育成為培養這類人才的關鍵管道。通過引入現代資訊技術,如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工教育能夠顯著提升教學品質和效率。線上學習平臺、虛擬實驗室和智慧教學系統的應用,使學生能夠靈活、自主地學習,並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際操作,提升實踐能力。
其次,資訊時代的資訊化管理和資料分析技術,使得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技工教育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畫和輔導策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資源。此外,資訊資料技術還可以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通過共建校園實訓基地、合作開發專案,學校和企業可以實現資源分享取長補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專案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然而,資訊時代也對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機構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需要提升資訊技術應用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總之,資訊時代為技工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工具,同時也要求其不斷創新和變革,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工學一體對接產業大力發展技工教育[J].職業,2024,(03):10-13.
[2]唐敬文.技能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研究——技工院校視角[J].時代汽車,2024,(1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