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班主任德育活動融合的策略探究
廣西二輕技師學院 劉媛媛
摘要:本文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為基礎,探究了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通過設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等策略,班主任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實現德育活動的目標。
關鍵字:OBE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活動;班主任工作
前言
《高等學校德育活動建設指導綱要(2020)》的發佈是教育部為了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制定的一項重要檔。其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1]。隨著社會變革的加速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已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蘊和價值觀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相融合,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2]。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達到的實際結果和能力,而不僅僅關注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3]。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教育者,應該積極探索如何在工作中貫徹OBE理念,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OBE理念融入技工院校德育活動的必要性
(一)OBE理念契合應用型人才素養培養要求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是一種以學習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素養,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達到的具體成果和能力。首先,OBE理念與技工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契合。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備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人才,而OBE理念強調學習結果和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好地滿足技工院校學生的實際需求[4]。通過將OBE理念融入德育活動中,更加明確學生所需具備的實際能力和素養,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其次,OBE理念能夠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OBE理念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方式,實現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活動中,將OBE理念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和能力水準。此外,OBE理念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實踐和應用,注重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所能展現的能力和素養。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活動中,將OBE理念融入更加貼近實際工作需求,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實際工作能力[5]。
(二)OBE理念助力德育活動教學成效提升
將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活動中,有效提升教學成效。首先,OBE理念注重學習結果和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德育活動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而OBE理念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達到的具體成果和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瞭解學習目標和期望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其次,OBE理念鼓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在傳統的德育活動教學模式中,班主任往往起著主導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OBE理念注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方式,實現學習目標的達成。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此外,OBE理念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實踐和應用。在傳統的德育活動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和應用的機會[6]。而OBE理念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所能展現的能力和素養,注重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中解決問題。通過將OBE理念融入德育活動中,提供更多的實踐和應用機會,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OBE理念下班主任工作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的架構
(一)OBE理念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邏輯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戴明曾提出,社會管理過程由計畫、執行、檢查(評價)、修正四個環節組成[7]。這一管理理論不僅適用於組織管理,也可以應用於課程教學領域。根據戴明的理論,課程教學可以看作是一個閉環系統,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評價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教學閉環[8]。本文將借鑒這一教學閉環模型,探討OBE理念下班主任工作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邏輯模型。
首先,明確融合目標和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而德育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在融合中,班主任需要明確融合的目標,即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德育活動的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以及積極的社會責任感。
其次,確定融合內容和方法。班主任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社團等多種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傳統節日、禮儀習俗等融入德育活動教育中。例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傳統文化遺址、舉辦傳統文化展覽、開展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等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並與德育活動的教育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和認同其中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
此外,關注融合效果和評價。班主任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及時評價融合教育的效果,並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通過學生作品展覽、主題演講比賽、班級文化展示等方式,展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活動的理解和應用,並進行評價和回饋,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最後,營造融合氛圍和環境。班主任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等方式,營造一個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活動的氛圍和環境。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活動、開展課外讀書活動、舉辦主題班會等,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德育活動的教育氛圍,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活動的認同和理解。
(二)OBE理念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要點
1 明確德育活動目標,突出產出導向
在德育活動教學中,班主任應明確德育活動的目標,即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這一目標是基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需求,旨在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應對社會中的各種價值觀念和道德問題[9]。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班主任通過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理解和認同其中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並將其與德育活動的目標相結合,突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制定德育活動的教學目標時,班主任需要考慮多種因素。首先,班主任應充分瞭解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以便制定適合他們的目標。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成長需求和認知能力,班主任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目標。其次,班主任還應考慮社會和時代的變化,以及學校和家庭的特點,以便使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後,班主任還應與其他班主任和學校管理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以確保目標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通過明確德育活動的目標,並將其與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班主任為德育活動教學活動提供明確的方向和指導。同時,班主任還應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保證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達到預期的育人目標。在德育活動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還應不斷進行評估和反思,及時調整和修正教學目標和方法,以確保德育活動教育的有效實施。
2 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體現“立德樹人”要義
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活動教學時,可以通過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資源,並將其融入德育活動的教育中。通過講解和解讀經典著作、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活動、開展傳統文化體驗等方式,班主任引導學生理解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養。在確定德育活動教學內容時,班主任應以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為核心。通過分析社會現實問題、探討道德困境、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的發展與變革等方式,班主任幫助學生理解和認同正確的價值觀念,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學習中[10]。在選擇德育活動教學方法時,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採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3加強德育活動考核評價,提高班級管理整體品質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下加強德育活動考核評價,將育人效果評價納入課程評價體系,是實現德育活動教育有效落地的重要保障。在德育活動考核評價體系中,應該將育人效果考核與專業知識考核相融合,充分體現綜合素質培養的目標。除了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進行評價外,還應考核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和價值觀的形成。通過將育人效果考核納入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德育活動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應該強調通過隱性考核來評價學生對德育活動教育目標的實際影響和轉化。隱性考核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表達思想觀點等方式來進行,進一步瞭解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成長和發展。德育活動考核評價體系應該採用綜合評價和多元化評價方法,以更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政教育效果。綜合評價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學術成績、社會實踐成果等多個方面進行,從而形成一個更全面的評價結果。此外,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專家評價等方式,進一步增加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在德育活動考核評價體系中,應該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反思。通過設置個人學習計畫、學習總結報告、學習心得分享等形式,激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並從中發現問題和改進方向。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提高德育活動教育的實效性。
三、OBE理念下班主任工作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的策略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目標的明確
依據OBE理念,技工學校班主任的工作中可以通過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目標,實現對學生的育人教育。首先,班主任明確技工學校的育人目標,即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這一目標是基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需要,旨在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應對社會中的各種價值觀念和道德問題,並在實踐中發揮創新精神。其次,班主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以實現育人目標。通過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資源,並將其融入德育活動的教育中,班主任引導學生理解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養。同時,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講解和解讀經典著作、開展傳統文化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形成紮根生活的創作意識。在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的過程中,班主任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例如,知識目標可以是學生能夠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價值觀;能力目標可以是學生能夠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進行創作和設計;素質目標可以是學生能夠在創作過程中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班主任還可以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以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目標能夠有效實現。例如,可以採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實踐體驗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能力,促進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同時,可以通過學生作品展示、綜合評價等方式,評估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方面的學習成果。通過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目標,並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班主任在技工學校的工作中實現對學生的育人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同時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措施的制定
1建構主題班會課體系——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基調
班主任工作中,通過設計和組織一系列主題班會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貫穿其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道德修養、人文關懷、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素養培養,而德育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素養。通過建構主題班會課體系,班主任在課程設計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社會責任和關懷,而德育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主題班會課體系,班主任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倫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德育活動教學目標是德育活動教學活動的指導和動力源泉。班主任通過明確德育活動的目標,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道德教育資源融入到教學中,可以實現德育活動教育的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班主任還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確保德育活動教學的有效實施。
表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教學實施
內容 | |
主要任務 | 通過設計和組織一系列主題班會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貫穿其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 |
班主任活動 | 設計主題班會課程,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核心內容。 在班會課中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倫理,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引導學生瞭解相關傳統工藝和技能,並通過實際操作去體驗和練習,將傳統文化與職業技能相結合。 強調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瞭解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尊重、勤奮等價值觀。 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技能比賽和展覽,讓學生展示和發展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技能和才華。 邀請行業專家舉辦講座和指導,分享傳統文化與職業技能的結合經驗和案例。 |
學生活動 | 參與主題班會課的學習和討論,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倫理。 參與傳統工藝和技能的實際操作,體驗傳統文化與職業技能的結合。 參加傳統文化技能比賽和展覽,展示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才華和技能。 |
目的意圖 | 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修養: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職業道德。 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瞭解傳統文化中的社會責任和關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職業素養和技能水準:將傳統文化與職業技能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準。 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通過參與各種活動和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 |
班主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內容與實際的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例如,在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瞭解相關傳統工藝和技能,並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去體驗和練習,將傳統文化與職業技能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準。在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時,班主任特別強調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學生瞭解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尊重、勤奮等價值觀,並將其與技工學校的職業要求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態度和道德品質。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技能比賽和展覽,讓學生有機會展示和發展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技能和才華。通過參與比賽和展覽,學生能夠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邀請行業專家來技工學校舉辦講座和指導,分享傳統文化與職業技能的結合經驗和案例。專家的分享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瞭解傳統文化在職業領域的應用,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班主任在技工學校中建構起一個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主題班會課體系。這樣的課程體系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瞭解和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並將其與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2強化產教融合,上好實踐、實訓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內容
班主任工作中,積極推動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和實訓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內容。實踐和實訓課程是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通過強化產教融合,班主任與企業合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和創新內容融入實踐和實訓活動中。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產教融合的實踐和實訓課程使學生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和職業要求。班主任在這些活動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內容,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瞭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樣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在職業發展中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價值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職業人才。
班主任與傳統工藝行業建立合作關係,組織學生參觀傳統工藝作坊、工藝展覽等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傳統工藝的製作過程,瞭解其中的技巧和工藝傳承的重要性。通過與傳統工藝行業的合作,學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內容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傳統技藝的興趣。班主任開設傳統文化實踐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傳統文化的實際操作和實踐活動。例如,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樂器的演奏、書法、剪紙等技能,通過實際動手操作,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實踐課程的開設,班主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目標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班主任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展覽和比賽,讓學生有機會展示和發展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才華和技能。通過參與展覽和比賽,學生能夠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展覽和比賽也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3落實校企合作,開發傳統文化微課程——擴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範圍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程,並將其納入德育活動中,擴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範圍。微課程是一種短小精悍的線上學習資源,具有易於理解和靈活學習的特點。通過落實校企合作,開發傳統文化微課程,班主任在課程設計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並結合企業實踐案例進行講解和應用示範。這樣的學習資源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和認知水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通過開發傳統文化微課程,班主任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通過微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自信。
班主任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傳統文化微課程。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和專業知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融入微課程的設計和製作中。這樣的合作能夠確保微課程的專業性和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深入瞭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企業合作,共同製作傳統文化微課程。微課程包括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傳統節日的習俗與意義等內容。通過微課程的製作,班主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教育目標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微課程通過線上教育平臺或學校內部網路進行推廣和傳播,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於傳統文化的教育。班主任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微課程的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學生在學習中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觀念,並與德育活動的目標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學生還通過微課程學習的互動環節,與企業專家進行交流和互動,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的應用和實踐。班主任對微課程進行評估和改進。通過學生的回饋和評估結果,班主任瞭解學生對微課程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及時進行改進和優化。同時,班主任還與企業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討微課程的改進方案,使微課程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育目標。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效果的評價
在德育活動教學中,班主任設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測驗題目,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通過這樣的測驗,可以評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水準,同時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表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效果的評價
內容 | |
評價環節 | 在德育活動教學中,評價環節主要包括測驗題目、生生互評、班主任點評、學生分享和課業評價。 |
評價內容 | 評價內容主要圍繞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展開,包括知識掌握、理解深度、表達能力、應用能力等方面。 |
評價方法 | 評價方法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包括測驗題目、生生互評、班主任點評、學生分享和課業評價。 |
評價方式 | 測驗題目:設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測驗題目,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生生互評:通過生生互評的方式,學生互相交流和評價在德育活動教學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 班主任點評:班主任對學生在德育活動教學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進行點評,包括讚揚學生的優秀表現和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學生分享:學生通過分享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和交流。 課業評價:通過書面作業、小組討論、展示演講等形式進行課業評價,評估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情況。 |
通過生生互評的方式,學生互相交流和評價在德育活動教學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這種互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還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與同學的交流來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班主任對學生在德育活動教學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進行點評。班主任的點評既可以讚揚學生的優秀表現,也可以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通過班主任的點評,學生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建議,進一步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分享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和交流。通過分享回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來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寬自己的思維和視野。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聽取他人的分享來反思和修正自己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除了以上形式的評價外,還可以通過課程評價的方式來評估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情況。課業評價可以包括書面作業、小組討論、展示演講等形式,通過這些評價方式,學生將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進行展示,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結論
本文通過對OBE理念下班主任工作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融合的策略探究,發現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班主任可以通過設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這樣的實踐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在工作中應積極擔當起培養學生的責任,不斷探索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和學習機會。只有通過班主任的努力和付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活動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徐超傑,吳敏傑.高校思政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融合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5):39-41.
[2]陳彥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才智,2023(19):57-60.
[3]劉霞.基於OBE理念的高職創新創業德育活動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3):49-53.
[4]高豔.基於OBE理念的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活動建設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3):51-53.
[5]郝興霞,包洪鵬.高校普通話課程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徑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1):75-78.
[6]譚靖儀.融合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德育活動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06):183-186.
[7]德吉曲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語文德育活動建設初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1):114-117.
[8]黃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高職思政教育融合創新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1(12):43-44.
[9]丁宇航,劉文良.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融合[J].漢字文化,2020(18):185-186.
[10]夏夏.德育活動實踐中生態文化與音樂美育融合初探[J].大眾文藝,2020(0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