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陳韻輝 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
廣東廣州,510663
摘要: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協同育人是新時代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職業教育不僅要加強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應注重學生核心思想理念的構造,而課堂教學是學校最重要的育人平臺。本文立足“三全育人”視角,以“會計基礎”課程為例著手研究課程思政建設,分析“會計基礎”課程思政的意義,並對“會計基礎”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以期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字:課程思政;會計基礎;教學改革
一、前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路徑,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課程思政,是指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課程建設、課程實施和課程資源開發等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的德育價值和德育作用,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會計基礎”課程思政的意義分析
1.符合技能人才培養要求
“會計基礎”是財經商貿類的專業基礎課程,會計知識與技能是經濟管理工作者所必須掌握的。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即使將來不從事會計資訊的產生和加工工作,但終身都可能是會計資訊的使用者。該課程主要闡明會計學的基本理論、會計基本方法和會計規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以“製造企業”為視角的一般業務核算,而且使學生瞭解財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感知在商業環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信念。
2.體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近年來,從“銀廣夏”到“綠大地”、“萬福生科”等事件,財會實務界頻繁曝出財務造假,會計記錄的虛假記載,出於私利操縱利潤,不僅給公司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同時也使財會從業人員陷入了誠信困境。而技工院校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對於培養人才和提升人才職業道德上都負有責任。因此,對於財經商貿類專業選擇以專業基礎課“會計基礎”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3.確保育人工作貫穿全程
在學生初步接觸企業資金運作知識,掌握這門世界通用的商業語言伊始,通過將現實中具有教育意義的生動財經案例與體系化的學科知識相結合,引發學生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是如何幫助個人、企業以及整個商業社會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法治、敬業精神以及愛國意識,以期為我國培養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財經商貿類專業技能人才。
三、“會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
1.挖掘思政元素,重構課程內容
“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可分為五個模組內容,第一模組主要介紹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這門學科為何會存在與發展,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促進會計學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模組主要介紹會計學的記賬方法和企業業務流程,讓學生理解會計學記賬方法背後的學科邏輯,並瞭解為何誠信、敬業等這樣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對保證企業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如此重要;第三模組主要介紹會計記賬依據與賬務清查等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在整個會計資訊生成過程中,誠信的職業道德品質與法治保障的外部監督環境是保證企業會計資訊生成的有效性和價值性的關鍵基石;第四模組主要介紹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和內容,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企業微觀會計數據與國家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意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財務工作者身上肩負的職業責任與擔當;第五模組主要介紹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對企業運營管理規範性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將財經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在一起。整個模組的設計將思政元素貫穿其中,具體如下表1所示。
表1:“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表
序號 | 專題 | 教學 專案 | 知識目標 | 能力目標 | 課程思政元素及融入 |
1 | 專題一 | 會計基本理論 | 掌握會計的定義、特點、職能和目標,熟悉會計學科與會計職業,瞭解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 會計基本知識的運用。 | 通過瞭解會計學科產生與發展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會計學這門商業語言的積極性以及瞭解商業世界的運行規律,瞭解誠信價值觀對會計學科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誠信的職業道德;通過瞭解人工智慧給國家社會經濟與會計職業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明確個人發展與祖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同時,在學無止境的追求下,肩負以專業知識投身祖國未來建設的使命與擔當。 |
理解會計基本假設,掌握會計基礎;理解會計資訊品質要求,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式與方法。 | 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式與方法的運用。 | 通過理解會計準則對會計資訊品質的要求,明確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對會計資訊的使用者的決策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安然事件等真實案例的介紹,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財務造假對整個經濟社會產生的嚴重後果,明確會計資訊品質要求對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建立確保會計資訊真實、可靠的法治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 |||
瞭解企業的經濟活動,掌握會計要素、會計等式和會計事項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 識別判斷基本的會計業務。 | 通過瞭解企業經濟活動和資金運動規律,讓學生理解價值創造才是一個企業生生不息、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與實幹才是國家經濟發展取得成功的關鍵。會計的記賬體系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企業的核心價值和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為了掩蓋企業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會計工作的意義與企業價值,培養創新和實幹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 |||
2 | 專題二 | 會計記賬方法的原理與應用 | 掌握會計科目與帳戶、複式記賬原理與借貸記賬法、總賬與明細賬的平行登記。 | 運用借貸記賬法進行基本的會計業務核算。 | 通過瞭解借貨記賬法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的艱難歷程,以及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改革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才能獲得更多推動發展所必需的技術、人才與機遇。同時鼓勵學生生活中擁有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心態,以獲得更多促進自身成長的資源與機會,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 |
理解製造企業主要經濟業務中資金運轉的財務反映,掌握企業在籌資業務、採購業務、製造業務、銷售業務、利潤與利潤分配業務中的一般賬務處理。 | 處理企業在籌資業務、採購業務、製造業務、銷售業務、利潤與利潤分配業務中的一般賬務。 | 在該環節中引入真實的財務造假案例,讓學生瞭解企業向社會提供不真實的財務資訊,不僅會對個人和企業產生嚴重後果,還會影響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誠信和法治對社會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意義。同時引入正面的公司案例進行對比,啟發學生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是如何幫助個人與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並朝著更美好的未來發展的,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
3 | 專題三 | 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與財產清查 | 掌握會計憑證的概念與種類、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的方法,熟悉會計憑證傳遞與保管的要求,瞭解會計憑證的作用。 | 日常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 | 通過掌握會計憑證的作用以及對其的記錄、傳遞和保管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會計憑證的真實、有效對保障財務數據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在以後崗位工作中監督經濟活動、明確經濟責任的法治意識和敬業精神。 |
掌握會計賬簿的概念與種類、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方法、錯賬更正方法、對賬與結賬方法,瞭解會計賬簿的作用。 | 期初賬簿設置;日常登記賬簿;期末對賬、結賬。 | 通過掌握會計賬薄的設置登記規則,以及瞭解對賬與結賬工作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真實、可靠的會計數據來源於日常工作的認真負責,培養學生規範、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 | |||
掌握財產清查的內容與方法、財產清查結果的會計處理,瞭解財產清查的意義。 | 財產清查結果的會計處理。 | 通過引入真實的財產清查案例,讓學生意識到財產清查工作保證企業賬實相符,會計數據真實、有效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理解微觀企業賬實相符對國家宏觀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敬業、愛國精神。 | |||
4 | 專題四 | 財務會計報告 | 掌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編制原理和方法,熟悉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原理和方法,熟悉財務報表附注的意義及其主要內容構成,瞭解財務會計報告的作用、編制要求與構成內容。 | 編制會計報表。 | 通過財務報告編制的學習,讓學生瞭解財務數據在幫助使用者發現企業經營管理問題上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作為財務人員,確保會計數據的真實、有效對幫助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引導學生理解企業微觀財務數據與國家宏觀經濟數據之間的關係,認識到會計數據的真實、有效對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職業與國家發展之間緊密相連的關係,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職業使命,引導學生認識到財務工作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責任與擔當。 |
5 | 專題五 | 會計規範 | 掌握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瞭解會計誠信理論思想,認識會計職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 | 遵守會計職業道德。 | 讓學生對真實的財務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會計工作的法律規範的意義,瞭解誠信品質是會計數據能在商業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前提保證,啟發學生思考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幫助學生建立職業道德觀念,培養學生誠信品質。 |
2.開發思政載體,改進教學方式
課程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點融合,結合時事熱點,形成以“青春獻禮二十大,技能強國新征程”為課程思政主線,穿插企業實例、時事新聞、名人典故等思政載體,以恰當的教學方法,自然融入課堂教學。在課程教學中,依託校企合作單位某農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任務,以“我為鄉村振興添彩”活動為載體,融入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助力鄉村振興為思政引領,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課前用先導視頻、線上鏈接等學習資源作為學生自學資料,發佈學習任務及與“我為鄉村振興添彩”思政目標相匹配的思考題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並成果展示,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力爭成為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用所學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助力鄉村振興。通過農商結合,形成“知農愛農”的課程情懷教育,培養學生心系三農、情牽三農、服務三農的赤子情懷。
在教學模式上,課程教學致力於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推進混合式教學課程改革,融合思政元素、創建優質課堂,形成“專技與思政融合、思政融入教法”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寓課程價值導向與知識技能導向相融合,並將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融入教學方法改革,提煉形成“五思融入、八式同行”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具體如下表2所示。結合課程內容,建設包括會計職業警示案例庫、會計文化和會計工匠精神案例、微課資源等一系列思政教學資源,進行“五思融入”,即融入會計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理想信念、創新創業、勞動品質等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精心開展教學組織與設計,採用“八式同行”,即採用佈置案例、嵌入專題、主題演講、領悟實例、業務實操、分析案例、討論分享、提煉總結等教學方法的有效組合,使課堂教學既嚴謹、規範,又生動活潑。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思考如何在處理崗位工作時既精通專業,又遵守技術規範和相關法律法規,在工作崗位上,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同時,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成就“會計強國夢”,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青春力量。
表2:“五思融入、八式同行”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序號 | 建設模式 | 具體內容 |
1 | 五思融入 | 教學資源融入會計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理想信念、創新創業、勞動品質等思政元素 |
2 | 八式同行 | 採用佈置案例、嵌入專題、主題演講、領悟實例、業務實操、分析案例、討論分享、提煉總結等教學方法的有效組合 |
3.優化評價方式,提升教學實效
本課程依託問卷星採用多元多維度的考核形式,注重五個結合原則,過程性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教師評價、同伴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學習評價與思政評價相結合。本課程考核總分=思政表現×20%+日常表現×10%+平時作業×10%+模擬操作×30%+期末成績×30%。其中,思政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占總成績的20%,教師以課後練學的專題思政報告為依託,結合學生在課前進行的思政討論,課中的小組活動表現,給出最終的思政評分。學生的思政報告從根本上而言,是學生的思政自評報告;學生課前與課中的表現主要通過同伴評價獲取;教師的思政評價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平時學習行為的回饋當中。課程的具體教學評價如下表3所示,資訊化手段支撐全過程,思政元素考核評價貫穿始終,做到多元化評價。
表3:“會計基礎”課程教學評價表
序號 | 評價專案 | 評價內容 | 所占比例 |
1 | 思政表現 | 思政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以課後練學的專題思政報告為依託,結合學生在課前進行的思政討論,課中的小組活動表現,給出最終的思政評分 | 20% |
2 | 日常表現 | 時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出勤等進行不同方式的考核並記錄;課堂發言包括主動回答和被動回答、回答品質、思維創新、提出問題、成果展示等記錄 | 10% |
3 | 平時作業 | 平時佈置的作業是否按時、獨立、正確完成 | 10% |
4 | 模擬操作 | 專案操作完成的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是否規範、正確、完整 | 30% |
5 | 期末成績 | 所考核內容以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業務操作技能為主,綜合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 30% |
四、結論
“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將課程教學與“立德樹人”結合,打造成一門生動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統領,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國家會計行業人才培養需求,融入“財經法規”“會計誠信”“中國會計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等課程思政元素,彰顯“誠信為本、文化育人”的時代主題,培養學生誠實守信、不做假賬、嚴謹細緻等職業道德,讓學生在會計入門時就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提升會計文化素養,團結引領廣大技工院校財經商貿青年學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建功立業。
參考文獻:
[1]侯銘.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J].會計師, 2022(09)
[2]任偉峰,龔雅潔,王愷悅.會計學基礎“五思融入、八式同行”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商業會計,2022(17)
[3]付裕.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09)
[4]張嘉欣.課程思政視角下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財會學習,2020(19)
[5]周曉慧.“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會計教育的育人內涵及實施路徑[J].商業經濟,2020(03)
[6]徐海莉.基於《會計原理》的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J].現代行銷(經營版),2019(11)